春節聚會怎能少得了酒!所謂桌上有酒,越喝越有!親朋好友盛情難卻,觥籌交錯之間難免會貪杯,而貪杯傷肝造成身體不適,中醫稱為“酒毒”。緩解飲酒過度出現的頭暈、煩渴、嘔吐等癥狀,中藥“單方”也有妙招。
1、葛花
為葛的未開放的花蕾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解酒毒,醒脾和胃。主要用于飲酒過度,頭痛頭昏、煩渴、嘔吐、胸膈飽脹等癥。常用量3-15g。葛花是流傳最為廣泛的解酒佳品,泡水即可。
2、枳椇子
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帶有肉質果柄的果實或種子。藥性甘、酸,平。功效利水消腫,解酒毒。本品善解酒毒,清胸膈之熱,治酒醉后諸癥,頗有療效。常用量10-15g,泡水即可。
3、菊花
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頭狀花序。藥性辛、甘、苦,微寒。功效疏散風熱,平抑肝陽,清肝明目,清熱解毒。本品既能清熱解毒,又能清肝平肝,《藥鑒》載其“……解醉漢昏迷,易醒,共干葛(宜葛花)煎湯。”因此,菊花泡水對解酒保肝很有效果,常用量5-9g。
4、竹茹
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、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稈的干燥中間層。藥性甘,微寒。功效清熱化痰,除煩止嘔。竹茹解酒,可治飲酒后頭痛、嘔吐等癥。將竹茹放于鍋中,加水適量,煎數十沸,濾去藥渣,飲用藥液即可。不拘時,頓服。常用量6-10g。
5、紅豆蔻
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果實。性味辛、溫,功效溫中散寒,行氣止痛,解酒毒。可用治飲酒過度所致的嘔吐,泄瀉,不欲飲食。常用量3-6g,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