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谷養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之一,我國早在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中就提出了“毒物攻邪,五谷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,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精益氣”的飲食調養原則,指出了五谷是飲食與養生的根本。
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也明確指出要遵從食物多樣,谷類為主的原則。谷類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,蛋白質和脂肪,還含有調節人體生理功能所必需的B族維生素和無機鹽等,其營養配比合乎人體需求。
由于地區差異,五谷有不同說法,大多泛指各種糧食,通常所說的五谷即大米、麥子、高粱、大豆和玉米,它們具有不同的養生功效。
大米主要包括秈米、粳米和糯米,被譽為糧中珍品。 大米具有補中益氣、滋陰潤肺、健脾養胃及除煩渴的功效,特別適合老人、產婦、孩子等脾胃虛弱的人。經常喝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成,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皮膚干燥等不適。 脾胃虛弱的人每天早上喝一碗粥補益作用最強,粥最上層稠厚黏膩的物質,就是所說的粥油,其營養價值最高。 大米熬粥有一定的講究,人們普遍用自來水煮飯,自來水中加的氯會對大米中的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造成破壞,當水燒開后氯會隨水蒸氣揮發掉,所以煮粥時應先把水燒開再下米。 麥子主要包括大麥、小麥、燕麥。小麥被稱為“五谷之貴”。有養心除煩的功效。對于心神不寧,煩躁不安者可用小麥加水煎服。 浮小麥為小麥中籽粒干癟、體輕能夠浮于水面者,有益氣、除熱、止汗的作用,凡是陽虛引起的自汗和陰虛引起的盜汗均可以用浮小麥治療。 大麥具有防暑熱功效,夏季喝點大麥茶有益防熱降溫,另外大麥芽還能消面食食積,小劑量能夠催乳,而大劑量則能回乳。 燕麥能夠補脾益腎,補虛強體。它是一種低糖、高蛋白、高脂肪、高能量食品,其所含的亞油酸對糖尿病、便秘有很好的改善,且能有效降低人體中的膽固醇,經常食用可對心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。 高粱自古就有“五谷之精,百谷之長”的美譽。有養肝護肝,健脾益胃,收斂止瀉的功效,可用于脾虛濕困,消化不良,濕熱下痢等癥狀,患有慢性腹瀉的人可將高粱面炒熟,用開水調成稀糊,每天早晚服用。 大豆以其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而聞名,主要包括黃豆、黑豆、紅豆和綠豆等。 黃豆是植物蛋白最豐富最廉價的來源,由于其營養價值很高,被稱為“豆中之王”。能夠健脾寬中,滲濕利尿,利腸催乳。 “黑豆乃腎之谷”,腎虛的人經常食用黑豆能有效緩解尿頻、腰酸等癥狀。 紅豆有化濕補脾之功效,比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,在食療中被用于高血壓,動脈粥樣硬化和各種水腫。 綠豆有清熱解毒的功效,能很好的保肝護腎。 玉米被稱為“黃金作物”,具有益肺寧心,調中開胃,清濕熱的作用,是粗糧中的保健佳品。 玉米是抗癌的好食品,玉米中含有豐富的曲谷胱甘肽,是一種抗癌因子,能夠促使人體內的致癌物質排除體外。而其所含的豐富的纖維素,能促進腸蠕動,縮短食物通過消化道的時間,減少有毒物質的吸收和致癌物質對結腸的刺激,進而降低直腸癌的發病率。 一年之計在于舂,從春天開始讓我們大家一起吃五谷雜糧,品百味人生,過健康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