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節就要到了,在這天,包粽子、賽龍舟自然是少不了的,而艾葉,也是這一天的一個重要角色。人們將艾葉懸掛于自家房屋墻上或門窗之上用來祛驅百蟲、辟邪消災。在日常生活中,艾葉也扮演了保衛人體健康的重要角色,比如我們熟知的艾灸、艾絨,就是艾的加工品。
艾葉,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,植株有濃烈香氣,葉子下表面被灰白色短柔毛,質柔軟,氣清香。
艾葉是中醫臨床常用藥,它辛香行散,苦燥溫通, 既善溫經脈、理氣血而止血,為治虛寒性出血之要藥,尤宜崩漏與胎漏。又善散寒濕、暖子宮而止痛,為治經寒痛經、寒濕帶下、宮冷不孕及脘腹冷痛所常用。用治濕疹瘙癢, 可收燥濕止癢之功;用于溫灸, 可收溫經止痛之效。
下面介紹一下艾葉的一些常見用法
一、艾葉常和其他芳香類的藥物(艾葉、紫蘇葉、丁香、藿香、薄荷、白芷、冰片)制作成艾葉香囊,佩戴在身上,或是放在室內可達到驅蚊的效果。對于孕婦或者是過敏體質者不宜貼身佩戴。
二、艾葉泡腳具有驅寒作用,天天用熱水泡腳本來就有促進血液循環趕走體內濕寒的功效,況且艾葉能通十二經絡,調理陰陽。經絡通暢的人,氣血就會跟著暢通,而氣血健康的人,體內寒氣自然也就無處可待。
三、艾葉制成艾絨或者艾條,一般認為,三年的艾葉藥效最佳,制成的艾條、艾絨效果也最好。艾條可直接用來艾灸,艾絨則是放入艾灸盒中艾灸或者進行督灸,它們都能調和陰陽,扶正驅邪,疏通經絡,補氣益血,協調臟腑從而達到治病和未病先防的目的。
四、艾葉也可以做成艾葉粥,清涼解暑易消化,是夏季佳品。具體做法是將大米淘洗干凈加水煮開,加入洗凈的新鮮艾葉一同用文火煮成粥,最后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糖或蜂蜜,清香撲鼻又帶有苦味的口感,下火去暑。